老兵曹者康:一颗赤诚滚烫的初心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九江新闻网讯(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包四华)“是党培养了我,我要报效祖国,哪里需要,我就到哪里!”86岁的老党员曹者康每每谈起往事,对党始终保持一颗赤诚滚烫的初心。

曹者康,1937年4月出生于上海市浦东区。他出生没多久,举家迁往浙江宁波工作生活。虽然当时家里孩子多,日子过得很拮据。但其父亲坚持让孩子们读书。“家里越是困难,我越要发奋学习”,凭着优异的成绩,曹者康顺利考上了国内名校上海同济大学。

五年大学的寒窗苦读,让曹者康收获满满。到了毕业的时候,听说空军要特招若干技术干部,从小崇拜军人的曹者康想都没想就报名了,1962年10月来北京部队报到。

空军首长很重视这批大学生兵,规定大学生入伍参军至少要到连队去锻炼一年,体验战士生活,还要求南方北方的学生兵互换体验对方的生活,“我是南方过来的学生兵,入伍后被安排到西北锻炼,第一站来到陕西富平”。部队的生活跟学生时代完全不一样,要求非常严格,去哪里做什么都要请示报告,曹者康说:“好在连长、指导员对我们学生兵很照顾,刚开始还派老兵陪我们站岗,经常做思想工作,慢慢地我们就适应了部队的生活。”

富平县是曹者康军旅生涯的开始,“要说最艰苦的地方得在新疆乌鲁木齐了,那个时候条件艰苦,部队没有营房,北疆的冬季又特别寒冷,窗外随时可以听到成群的狼在呼呼地嚎叫,很吓人。”在新疆工作近两年的时间,新疆空军刚好成立,缺少人员,想把这些学生兵都留下来,曹者康也做好留下来的思想准备,只是组织后来有了新的安排。正是当年这段艰苦奋斗的经历,深深磨炼了曹者康的意志,坚定了对党赤诚滚烫的初心,在今后工作生活中,无论遇到任何困难,他都积极面对,迎刃而解。

曹者康在空军主要从事机场建设,曾先后参与几十个军事机场建设,跑遍大半个中国。

机场建设不易,由于普遍远离城市,生活条件比较艰苦,流动性很大,机场工期一般两年,修好了又得转战下一个,生活很不稳定。但为了尽早完成工期,曹者康和同事们一起住进临时搭建的油毛毡房,夏天在太阳的暴晒下,把房顶的柏油晒化了,不时朝下面滴油;到了冬天,油毛毡房既不挡风又不保暖,还特别冷。“在忙碌工作之余,我曾羡慕那些提前转业到地方的干部,既有稳定的工作,又能照顾家庭,但想到要是没有党和国家的培养,哪有我的今天,我没有理由半路打退堂鼓,无论工作有多苦多累,我必须坚持下去,要完成组织交给我的任务,为国防建设贡献毕生精力!”曹者康的工作成绩,得到上级的高度肯定,多次受到嘉奖。

由于长年在野外工作,曹者康患有严重的下肢静脉曲张伴有血栓,经常腿疼,到了晚上无法安睡。他对未能与妻子共同生活,没能尽到父亲应尽的责任,心里充满愧疚,总是想方设法地加以弥补。“只要在部队一天,我得把一天的工作做好,站好最后一班岗。”1997年获准退休,曹者康仍继续在部队帮助工作两年,走南闯北,直到1999年,他们全家才真正团圆。按照有关规定,曹者康退休可以回上海、南京,但他出于对九江第二故乡的眷恋,最后选择与家人在九江定居生活,把余生留在九江这块热土。

早年离家求学的英俊少年,转眼已是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,可无论时光如何流转,曹者康赤诚滚烫的初心从未改变,永远听党话,跟党走,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,无怨无悔。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