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青城市:一村一企一院系,校地“携手”促产才融合


【资料图】

九江新闻网讯(王均国 潘成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  孔颖)“与南昌大学油茶团队、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进行合作,借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,解决了茶油技术难题,成立了大学生助农直播间,推动茶油产品‘进店上网’,产业发展迈入快车道。”共青城市江益镇党委书记康科峰高兴地说。

江益镇栗坂村油茶合作社原先只是一个简单作坊,按照“社企合作、村社联动”的思路,依托江益镇万亩油茶,联动加工、仓储、展示、交易和研学,建成了一条完整、先进的茶油生产链。

这条茶油产业链折射的是今年以来,共青城市立足科教优势,深入实施高校“联村联企”行动的成果。自行动开展以来,共青城市共组织开展各类活动40余场次,帮助共建单位解决难题、办理实事120余件,新增留在共青城市就业高校毕业生近400名。

坚持需求牵引。聚焦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,开展“进万家门、排千企忧、解百姓难”作风建设大提升活动,精准摸排产业、企业、群众的需求点,并结合村情企情校情实际和专业特色,与高校精准选择“联姻对象”和合作项目。目前,8所驻市高校的65个系部与61个村(社区)、65家企业签订合作共建协议,已达成合作项目126项。

共建驱动平台。聚焦优势产业和特色学科,推动政校企各方力量“拧绳聚力”,与高校合作共建院士工作站、产业研究院、创新创业园等特色产学研创平台12个,已“出墙”转化自主知识产权30余项,将智力转化成“看得见”的生产力。推动高校、企业和科研院所建设现代产业学院、大学生实践实训基地等37个,年培养人才2万余名。

做实保障激励。建立市委常委联系高校机制,成立市委书记、市长任双组长的校地共建工作领导小组,组建校地共建联络专班,形成“对接有专班,落地有专员,一门办成事”的共建工作体系。针对高校特点和结对需求,实行“一校一策”,量身定制“产业+人才+基金+项目”特色赋能政策。同时,每年对行动落实情况开展2次集中回访,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扬奖励。

关键词: